至今我不知道

作者: cgartlab   日期: 2024/03/28   类别: 艺术随笔   字数: 共871字   阅读: 44

至今我不知道 - 第1张图片 每次做点不同风格的东西,都要按别人的要求,或自己的构想,去找很多参考。

这些参考大多都是图像,有现代的,有古代的,唯一的相同之处是它们来自非常原始的某种理念,代表的是特定时代下一小撮儿人对世界和自己的解读。 今天早已是个图像(视频也是运动的图像)时代,同时遮蔽人去思考的尤其是只言片语的概念。在屏幕上读到只言片语,就可以那么轻松的去和自己的生活做对应。或许是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渠道太方便了,造成人观看信息的行为非常轻率。

知道的越多,不等于做的决策和行为,以及产生的结果,越有穿透力。

我们今天了解一个作品的内容,都会提前先给它找好一个抽屉,这个抽屉上贴着丰富的标签,写着这事儿谁做的,什么时候做的,在哪里做的,用了什么方法来做。这些被称为知识背景。

在这样必须具有哪怕只有一点点知识背景的前提下,人才会继续从感觉层面理解那个内容。如果直接去感觉,人通常是不会放心自己的感觉的。

比如,你会因为一个电影或游戏,开始爱听原来并不感兴趣的音乐。

接受信息的时候,知识背景当然还是要有的,但最终还是会回到纯粹的感觉层面。难处理的地方是,如何把这两种状态切换自如。

比方说听音乐,音乐本身有类型,流派,年代,作曲家...这些都是知识背景,当你认为自己被一首音乐旋律或歌词打动的时候,自然会顺着这些知识背景标签去寻找相似的音乐。软件的推荐算法也会把这个作为参考,去猜你下一首想听什么。

可是,除了歌词和旋律(其实我认为旋律包含了歌词,小时候不懂英语,不影响我喜欢林肯公园),我觉得还有一样打动人的东西就是乐器本身的声音质地,这是纯粹的感觉层面,我相信伟大的作品最终也会让人恢复到纯粹感觉层面,纯粹到你无法描述,最多分享给朋友让他也试试看,在纯粹的感觉里,会完全忘记自己以前知道的那些东西。因为这个感觉太新了,新到突破你的认知,新到你看不懂却大受震撼。

这种感受也很难说到底是作品给你带来的,还是你自己带来的。能确定的是它们同时在这个时空里生成,变化,湮灭。我确信,如果作品带来的感受是一,我自己产生的部分也是一,在当时,一加一肯定大于二。

还多出来的那些是什么,至今我不知道。

除非注明,CG艺术实验室文章均为原创,本文地址 https://cgartlab.com/i-still-dont-know/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。

作者: 简介:数字艺术 / 视觉设计 / 技术分享 / 知识管理

《至今我不知道》留言数:0

发表留言